污闪是指电气设备绝缘表面(如绝缘子、套管)附着的污秽物(包括自然沉积的粉尘、盐碱、工业排放的硫化物、金属氧化物等),在雾、雨、露、融雪等潮湿条件下,其可溶成分溶解于水形成离子导电膜,导致绝缘介质表面电阻急剧下降。当电场强度超过临界值时,表面泄漏电流持续增大,引发局部电弧放电,最终发展为贯穿性闪络的电气故障现象。
污闪事故常造成大范围停电,严重威胁电网安全。例如 1996 年底华东地区因大雾与粉尘污染,500kV 线路 11 条发生闪络跳闸 77 次,220kV 线路 24 条闪络跳闸 58 次。统计显示,1971-1980 年全国输电线路污闪事故 1126 次,变电所设备事故 761 次;1981-1990 年输电线路事故升至 1907 次,90 年代后跨区域大面积污闪频发,如 1990 年华北、1996 年华东等地事故,均呈现影响范围广、经济损失重的特点。
1. 设备运行老化:瓷质绝缘子设计寿命 30-50 年,但重污区或恶劣气候带的设备经人工污秽实验、雷电冲击实验后,电气性能易衰减,需强化外绝缘巡检。
2. 环境污染物影响:燃煤电厂、冶金厂等排放的含氧化硅、氧化硫粉尘,沿海盐雾中的氯化钠等污秽物,受潮后导电性显著增强,易引发绝缘击穿。
3. 气候条件驱动:大雾、细雨等高湿度天气下,污秽物吸潮形成电解质膜,泄漏电流增大至临界值时触发闪络。
1. 人工清洁维护:定期停电擦拭或冲洗绝缘子,但存在作业风险高、人力成本大、影响生产等弊端。
2. 防污闪涂料应用:PRTV 涂料具备 20 年以上有效期,凭借憎水性、耐老化性、自洁性等特性,可改善绝缘表面状态,阻断潮湿环境下导电层形成,5-8 年无需清扫,从根源预防污闪。
3. 辅助伞裙加装:通过改变污闪路径(由直线变为绕行曲线),延长放电距离,提升污闪电压阈值,有效防止污水、冰流短接瓷裙。
复合防护策略:涂料与伞裙协同使用,可显著提升设备抗污闪能力,尤其适用于设备密集区或不停电场景。
工业化进程中,环境因素已成为污闪事故的主要诱因。防污闪涂料技术以其优异的防护性能,成为高压输变电系统的核心保障,可有效杜绝污闪故障,避免大面积停电损失,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。